《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所指的课程结构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和部分组成的框架,主要由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方式(情境创设与方法应用、学业质量、学习评价)等组成,体现出明确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即由传统的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结构向重视学科育人的课程结构转变,具体体现在学科育人的课程结构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以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为课程内容,以创设复杂的教学情境和采用多样化方法为教学方式,以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为阶段性教学成果。以下对《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和课程结构进行说明和分析。
一、设计依据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构建本课程,要有助于高中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并根据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所确定的原则等确立本学科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保证基础、强调选择、关注融合、重在运用。保证基础是指促进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学习和提高,为终身体育和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奠定基础;强调选择是指重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深刻体验运动中的成功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个性发展;关注融合是指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以及学习与锻炼、比赛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重在运用是指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学习、锻炼、竞赛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这里需强调的是,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结构需要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进行设计,理应为实现教育的目标作出本学科的更大贡献。上述强调的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为保证基础、强调选择、关注融合、重在运用。保证基础,是因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理应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但这里所强调的基础不是传统意义上“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不是强调只让学生掌握单个技术的基础,而是要为学生奠定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基础,只有能力、行为和品德方面的基础打好了,学生才可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并有助于一生更好地发展。强调选择,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能满足其个性化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越来越集中,让高中学生选择项目进行学习,他们会学得有趣有效。同时,强调选择,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学生学了12年体育但一项运动都未掌握的现状和问题。关注融合,不但因为体育学科属于综合学科,受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影响,还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就包括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体能与技能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学习与锻炼、比赛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而言之,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重在运用,强调每一名学生学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后,能运用综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如,选学了篮球,要会打篮球,而不是只会几个单个技术;选学了技巧,要会做成套的动作,而不是只会“成桥”、前滚翻等几个单个技术;选学了200m跑,要会快跑200m,而不是只会弯道跑等单个技术,等。总之,要引导学生在参与一项完整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体育品德。
(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本课程期望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本课程的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专门设置了健康教育模块;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将体育文化知识的内容穿插在运动技能和体能教学的过程中。”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身体练习,这是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主要区别,而身体练习主要是体能练习和技能学练,那么,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设计就应该以身体练习为主。但仅仅强调身体练习还不够,还需要让学生学习健康教育和体育文化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其中,体育文化不作为一个单独模块进行教学,而是贯穿和渗透到体能和技能的学练中,或利用雨雪天气进行室内教学。
(三)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为了满足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内驱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基础性与选择性的有机统一,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因此,本课程充分体现了选项学习的特点,除了体能和健康教育两个必修必学内容外,学生在高中三个学年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开设运动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1~3项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精,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不一样的,尽量满足他们各自的不同需求有助于他们更积极和主动地学习以及提高运动水平。当然,有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班50名学生有50种不同的需求,难道要开设50种运动项目让学生选择学习?我们认为,高中学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身心特征,他们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爱好也会相对集中。退一步讲,即使学生有50种不同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学校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能够开设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此外,运动项目之间虽各有特点,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学生全身心投入他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就能够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设计要以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