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上海市学校体育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向)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基地举行了第10次集中学习活动,来自基地的5位中学老师完成了教学实践展示,基地主任季浏教授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基地第10次集中学习活动
上午10点,在基地主任季浏教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汇聚在排球馆开始了本次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的舒健、上海位育中学的舒翔、上海青浦区第一中学的鲍红艳、上海市金山区钱圩中学的盛虹、上海市民立中学的孙亮等5位老师,按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要求,分别进行了40分钟的花样跳绳、排球、篮球、跳高、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实践课。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活泼热烈的气氛等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舒健老师上课

舒翔老师上课

鲍红艳老师上课

盛虹老师上课

孙亮老师上课
在5位老师上课过程中,不仅基地其他学员认真观摩并进行讨论,而且季浏教授带领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研究团队核心成员苏坚贞、蔡瑞金、郝晓亮、戴圣婷、王乐等博士生,采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优质课评分表”和心率监测表对课堂表现和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了监控,为授课教师和其他学员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季浏教授全程观摩5节实践课

基地学员观摩研讨
在5节教学实践课结束之后,季浏教授带领全体学员进行了总结。首先,他对近期基地开展的教学实践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基地的教师不仅教学基本功扎实,而且具有努力进取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自觉践行国家课程标准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认为基地学员们在教学时,普遍重视运动负荷,重视体能练习和结构化运动技能教学,虽然在体能练习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复杂情境的运动技能教学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但取得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季浏教授进行总结
对此,季浏教授进一步指出,各位基地学员要避免“浅层教学”现象的存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该要走向“深度教学”,即要为学生设置具有一定难度、一定深度、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创造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针对于此,季浏教授团队的博士生苏坚贞、蔡瑞金、王乐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随后,班主任尹志华副教授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对本年度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季浏教授百忙之中大力支持基地学员各类活动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其次对基地学员们“放下身段”,努力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精神表示了敬佩。同时,他希望学员们能够利用假期时间努力学习,不仅要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更要努力提供理论水平和素养,从而成为高素质的领军人才。

全体合影
据悉,自2017年11月份上海市学校体育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向)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基地启动以来,截止到2018年12月份,不仅先后组织了10次集中学习和1次外地观摩活动,而且还在课外给学员们布置了丰富的学习任务,要求学员们始终以领军人才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教学技能、理论素养、科研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养。在基地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体育与健康学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尤其是院办公室孙洁丽老师做了很多工作。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相信基地的全体学员在2019年的学习中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图文:尹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