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学校体育学》的第四版教材编写启动会于2024年6月2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顺利召开。
会议由《学校体育学(第四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主持。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委员会秘书长刘海元,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主任范峰,《学校体育学》(第三版)主编、扬州大学教授潘绍伟和浙江大学教授于可红,以及新一版教材全体编委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开幕式上,季浏指出《学校体育学》教材编写举足轻重,它关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未来发展,关乎国家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中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希望编写组能立足于国家与社会发展、体育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与时俱进,编写出一本新时代的高质量教材。范峰表示,教材编写是体育专业学生未来胜任体育教师角色的关键,应正确处理好教材科学性与系统性、民族性与文化性、学术性与实践性、适用性与实用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刘海元在讲话中提出,《学校体育学》教材在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规格、知识体系构建、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以核心课程与教材为引领,努力打造成精品教材。此外,潘绍伟和于可红回顾了《学校体育学》教材30多年来的辉煌历程,并对教材编写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范峰围绕“《学校体育学》(第四版)修订思考”这一主题做了精彩报告。范峰认为,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应坚持正确导向、强化育人为本、把握教材定位、做到守正创新、用心打造精品这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强调教材的编写重点在于体现价值引领,贯彻课程思政;聚焦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改革发展;发挥团队作用,凝聚思想智慧,努力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体育专业教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
之后,《学校体育学(第四版)》主编汪晓赞重点汇报了新一版教材编写思路。汪晓赞首先从“融合、贯通、实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第四版教材编写的设计理念,充分强调了教材定位问题;其次,从“编写目标、受众对象、教学指向”三个角度,介绍了编写组会在第三版教材基础上,更新内容形态,坚持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及实用性等修订原则。汪晓赞还对新一版教材目录进行了详细汇报,她指出教材重点基于《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进行整体设计,更新了对课程标准的介绍,新增了适应性体育教育和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等内容。此外,汪晓赞还强调教材编写应融合现代最新的知识体系、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手段,穿插丰富的教学案例、实践经验,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应用学校体育学的理论知识,打造内容全面、突出实用、注重启发性,能反映新时代中国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一流规划教材。

与会的编委成员们针对《学校体育学(第四版)》目录、体例(样章)、精品教材建设,以及“大改小修”还是“大修小改”等方面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编委们一致认为增强教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增加“适应性体育教育”、“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等内容不仅顺应当前国际学校体育发展趋势,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学校体育学(第四版)》责任编辑李淼对教材体例格式做细致介绍,为后续教材编写规范明确了要求。

最后,范峰针对教材编写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并希望编写组全体成员通过精心设计,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学校体育学”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材形态,编写内容先进、教学适用、融合创新的高质量教材,有效提升育人成效,助力体育教师的高质量专业发展。
据悉,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正值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学校体育学》教材(1994年版)出版发行30周年之际。这无疑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经验和辉煌成果进行总结凝炼的重要契机。本次会议既是深入贯彻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体现,同时也充分彰显了高等教育领域对学校体育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