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网站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重点实验室迎来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师生参观交流 ——科学赋能运动,实践启迪未来
发布人: 余晓畅    发布时间: 2025-05-22    浏览次数: 11

2025516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迎来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师生代表团一行46人。作为“科学赋能运动,实践启迪未来”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实验室参访、互动式实验演示、项目制动手实践及前沿学术对话等环节,帮助儿童青少年深入理解运动科学原理,激发运动兴趣,搭建并强化“理论认知-实践验证-创新探索”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

前沿设备与多元实践:沉浸式体验运动科学

活动启幕之际,实验室副主任刘微娜教授于307会议室为参会师生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实验室在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与阶段性成果。报告内容聚焦三大维度:青少年体质动态评估体系构建、运动干预技术的创新研发,以及基于循证医学的健康促进策略优化,展现了实验室团队在运动人体科学交叉领域的深耕成果。

随后,学生分为四组轮流参与五大实验模块的实践学习:

运动解剖学(101室):通过骨密度仪与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骨骼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特征;

运动心理学(207/202室):借助脑电仪与近红外脑成像技术,解析运动对认知与情绪的影响机制;

运动生理学(212室):体验功率自行车摄氧量测试与体成分分析,探究能量代谢与身体成分的关联;

运动生物力学(314室):操作测力台、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与无线肌电仪,量化运动中的力、动作与肌肉激活模式。

“通过测试,我直观感受到不同运动强度下身体反应的差异,这让我对课本中的生理学知识有了更立体的理解。”一名学生在体验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感慨道。

学术对话与职业导航:点燃科研热情

在互动环节,实验室青年教师围绕“运动损伤预防”“人工智能在训练优化中的应用”等前沿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邱林利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真实运动场景的展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数据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针对职业发展,实验室团队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提出个性化建议:擅长逻辑分析者可关注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热爱实践操作的学生可探索运动医学或体能训练领域。“这次参观让我意识到,运动科学不仅是体育的延伸,更与医学、工程、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未来职业选择打开了新视角。”一名学生分享道。

持续赋能:从实践到成长的闭环

青少年学科科普工作是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履职尽责的关键领域。实验室立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定位,以“科研成果科普化”为导向,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科学传播三位一体的科普工作机制,重点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运动干预技术原理及健康促进策略等方向开展系统性科普实践。据悉,实验室为参访学生定制了“访问前--后”全流程学习方案。活动前,学生通过实验室介绍视频或《青少年体质测试的科学逻辑》等资料预习理论;访问后,实验室将根据学生表现提供发展建议,助力其规划学术与职业路径。

刘微娜教授总结道:“青少年是科学创新的未来力量。我们期待以实验室为桥梁,推动运动科学知识普及,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本次参访活动不仅深化了中学生对运动科学的认知,更在互动中播撒了科研火种,为体教融合与学科育人提供了创新范式。

未来,实验室将持续探索“产学研”协同模式,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健康水平的双重提升。